种下沙枣树,长成边防的样子

编辑:admin 日期:2019-10-09 09:46:03 / 人气:

时间的指针往回拨,另一个英塔尔边防连浮现眼前:盐碱地上,难见草木;戈壁滩里,大石成堆……上世纪60年代,英塔尔边防连官兵还面临着“没菜吃,无水喝”的情况。
漫长边防依旧,河道芦苇不改,而今英塔尔的面貌已然天翻地覆。巨变背后,是英塔尔边防连官兵一锹一锹“建家园”的声音回响,是种下沙枣树的拔节之声。
盐碱地里长出沙枣林
翻开英塔尔边防连的《站志》,从蓝色字迹中可以窥见,官兵用锄头、铁锹在盐碱地上挖出绿色和生机的画面。
“没有房子,没有工具,只有一口用来做饭的锅,但是却没有东西可以做。”英塔尔边防连首任连长王来元,腰杆从挺拔到佝偻,担任连长期间,“拿着铁锹的时候最多”成为这位如今80多岁老人的边防记忆。
“雨水一落地便没法喝,菜种一次就枯死一次。”从英塔尔边防连退役,生活在其附近的霍城县的哈萨克族老兵贺内,记得最清楚的是,饿得不行的时候,要寻10多公里路,才能挖到一点野菜。
英塔尔,蒙古语称为“沙枣花盛开的地方”,英塔尔边防连也由此得名。然而,建连之初,英塔尔边防连防区里却是一片片盐碱荒地。由于土地盐分较高,植物、农作物无法生长。同时,这里又是平原,水分无法积蓄,官兵们只好在下雨时收集雨水,或是徒步前往距离30多公里外的卡拉乔克山收集雪水。
收集的不仅是雨水和雪水,更是希望。
“常年不下雨,吃饭没有菜。”看着战士们日渐消瘦,连队首任指导员邱家阔愁眉不展时得知了一个消息——种沙枣树能改良土质且果实可以食用。这让邱家阔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,燃起了希望。
邱家阔立即与连长王来元协商,前往距离连队80多公里的伊宁市,购买沙枣树种和树苗。赶着马车,带着一小筐烂菜叶、几个干得发硬的馕饼,邱家阔就这样从伊宁市带回了全连的“希望”。
人需要喝水,沙枣树也要浇水。每天带回来的只有那么多水,给沙枣树浇水人喝啥?
“指导员,我来浇水!”战士张家军的话被记录在《站志》里。每次分水时,战士张家军都会将自己喝的水分出一些,用来灌溉那棵小树苗。
“渴不算啥苦,没有希望才是真的苦。”连队官兵看到战士张家军浇水的时候,纷纷将自己的水分给小树苗一些。就这样,他们向这片盐碱地吹响了“战斗号角”,誓要扎根边防、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。
“光有沙枣树不行,要吃得上饭啊!”邱家阔来到连队周围最“肥沃”的空旷地上,有几棵小草生长,一锹下去,是盐碱地和石头混合的土地:咋种菜?
移土、挖土、填土,挖渠、引水、灌溉。连队官兵用9个月的时间,在盐碱地上“人造”出了一片绿色生机。
10月,沙枣树上结出了红色的沙枣。摘下已经成熟的沙枣,官兵们将沙枣果核继续栽种,期冀长出更多的沙枣树。一年,两年……沙枣花香飘荡英塔尔,栽种沙枣树成为一种仪式。而培植沙枣树的“沙枣卫士”也成为连队官兵最为期盼得到的荣誉称号。
“一排排沙枣树长在哨所旁,扎根戈壁紧连着边防,用那翠绿伴随战士的身旁,彩蝶齐舞放飞梦想……”今年7月,现任指导员金斯宜带着下连不久的新兵们,一边唱着连歌,一边挖着土坑,种下属于他们的沙枣树。
沙枣花香弥漫巡逻路
每年6月,连队防区内的沙枣花都会绽放,四溢的清香随着英塔尔边防连官兵巡逻的身影弥漫远方。如今的英塔尔边防连成为霍尔果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忠诚卫士。走在沙石小道、柏油公路上,沙枣花香飘荡的“路”成为连队官兵的守防记忆。
2012年,霍尔果斯口岸中哈国际铁路开通;2014年,连队巡逻路从土路变成沙石路;2018年,“双西公路”全线贯通。要说建设最早的“路”,指导员金斯宜说,是中哈铁路。
2015年初春,英塔尔边防连铁路对接点哨所一番忙碌景象:种小草、刷绿漆、垒土台、建板房……除此之外,在哨所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事情,便是由第52代“沙枣卫士”种下沙枣树。2016年6月,铁路对接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,而沙枣花也如期绽放。
中哈铁路被称为现代的“钢铁驼队”,驻守在这里的英塔尔边防连铁路对接点哨所官兵,与朝阳同起,与月亮同眠成为执勤常态。而官兵们注视的方向,便是沙枣树的方向。
月亮升起,万物寂静,但铁路的鸣笛声依旧。中士班长陈俊东说,无论白天还是晚上,中哈班列都会驶过防区,列车驾驶员总会以悠扬的汽笛向他们致敬。今年春节期间,霍尔果斯突降暴雪,连续一天一夜。“因为怕影响铁路的正常通车,我们一直清理覆盖在铁路上的积雪。”
陈俊东正是当时的执勤哨兵,“暴雪下着,狂风刮着,但我知道,必须加快速度,在火车到达前清理完毕。”
经过2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,最终完成清理积雪的任务。回到屋里,陈俊东的大衣上、帽子上、手套上,全部都已经结成约1厘米厚的冰层。清理的积雪结冰,更凝结了官兵守防的心。
“要是没有‘一带一路’的战略规划,没有国家的大力支持,这里哪能发展那么好?”在英塔尔边防连“土生土长”的四级军士长邱大云说道。
走在英塔尔边防连北线巡逻路上,沙枣树开着白色的小花,细碎的小石块延绵不断,这条路是2014年铺的,原先是土路。“大风一吹,沙尘打着转儿落在身上,巡逻一次,回来后身上全都是灰尘。”班长邱大云回忆起“碎石岁月”,感慨不断,“我们这代官兵用碎石铺路,下代官兵就不用吃走土路的苦。”
现在的英塔尔边防连防区里,土路已经变成碎石路;在连队营区周围的那一段路,也铺成了柏油路;而在路两旁的沙枣树,一直不变。
“7年前,只有一个‘钢架哨楼’和一株沙枣树伫立在这片戈壁上。”指导员金斯宜说,那时在中哈铁路我方边界处,一座高五六米、用木板和钢架搭起的哨楼和那棵直径60多厘米的沙枣树成为中哈交界处的标志。现如今,“木哨楼”已经退役,取代它的是一个16米高的迷彩保温哨楼,而沙枣树每年花香依旧。
“近年来,随着‘一带一路’建设的深入推进,途经这里的中欧货运班列不断增加。2017年6月,又开通了客运列车。”金斯宜感慨万分,“如今,我们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,更应该像那棵沙枣树一样,扎根边防,芳香四溢,确保出入境列车和双西公路的安全。”
沙枣落地会不断扎根
若从高空俯瞰,便可看到,英塔尔边防连北线防区上散布着金黄色和翠绿色的“斑块”,金斯宜说,那便是芦苇荡和沙枣树。
但在这片土地上,一眼望去,却无半点水可以供植物成活。沙枣树和芦苇到底是靠啥存活下来的?
金斯宜解释道,本应流经这里的霍尔果斯河,却看不到半点河水,都渗到地下了,才让沙枣和芦苇得以存活。
曾任连队指导员的张志孝,讲起芦苇,记忆深刻:“我管其他连队要了些芦苇种子,试试看能不能成活,谁承想,真的活下来了,还越长越多。”
种完芦苇后,连队官兵又把沙枣也种在这片地上,想着特殊的地理环境沙枣树应该能长得更好。边防线上便出现了一种别样的景色——金黄芦苇荡里一棵沙枣树傲立其间,像哨兵在芦苇荡中站岗。
2014年,新兵李洪波来到连队。巡逻路上,老班长邵帮俊为他讲述了“沙枣”的故事。
“1990年,时任指导员何虎劳带领官兵用沙枣的核粘了一个高两米的哨楼,成为连队的一道风景。但因为时间原因,沙枣核腐化,竟长出许多株树苗,官兵见状便分散而种。于是,沙枣树越种越多,成了沙枣林,也成为连队的连魂。”
听后,李洪波颇受触动,暗下决心要像沙枣树一样扎根边防。士官第一年,他就被评为“优秀士官”。2018年,团组织“精武杯”比武竞赛,他获得武装5公里第一的成绩,并在年终考核时夺取士官综合排名第一的桂冠。
“洪波,这是你父亲的病危通知书……”一天,金斯宜来到团训练场,找到正在备战2019年陆军“边海防卫士”比武的李洪波。“指导员,我比武完再回去!”李洪波攥着父亲的病危通知书,眼泪流了下来。“不行,现在必须回去,这是组织的决定!”金斯宜看着李洪波,坚决地说。
一番简短的对话,让李洪波感动不已。带着组织发的慰问金,李洪波回到家中。待到父亲从重症监护室里转到普通病房时,李洪波立即归队。
他回来后的第一件事、第一句话,便是找到指导员,说:“我要为连队带出一批训练尖子。”
每天熄灯后,室内训练场里灯火通明,那道身影是李洪波。就像沙枣一样,酸涩中透着甘甜,条件恶劣也能扎根生长。

现在致电 021-5555122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