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一根木材的“旅行”到一根鹅毛的“旅行”

编辑:admin 日期:2021-02-15 10:38:10 / 人气:

我们的车沿着清水江旁的公路行走,窗外是一片烟波浩渺的水面。
“上世纪80年代前,放排的景象非常壮观!”1月31日,在锦屏县采访路上,望着窗外的清水江,和我们同行的县政协二级调研员龙立俊回忆起过去的景象。   他掏出手机,向我们展示了上世纪70到80年代放排的照片。这些照片中,既有一排排木材堆在清水江上的“大场景”,也有放排人在湍急的江中放排的“特写”。
上世纪70到80年代,清水江放排场景(资料图片 作者不详)
“真危险啊,多不容易!”我和同事一边看,一边感叹。“交通不发达的年代,江浙木商采购的杉木就这样扎成木排,顺着清水江运往江浙,一般要3个月时间。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,这种景象就没有了。”龙立俊说,锦屏作为传统林业县,森林覆盖率达72.12%,过去是典型的“木头财政”,各种林业税收占县级财政收入的60%以上。
穿过沿江路,车已行驶到森林中的道路上。“这一片就是全国最大乡村林场,叫春蕾林场。”龙立俊有些自豪。此刻,我们都没有说话。我还在想象着从黔东南到江浙,排夫和杉木会经历怎样的危险和磨难。车上的氛围顿时安静下来。
记者在锦屏县贵州亚狮龙公司采访
“到了!”龙立俊提醒我们。眼前这片开阔的地带就是锦屏经济开发区。全球知名羽毛球品牌“亚狮龙”在锦屏的产业园是我们采访其中一站。
从放排引起的思绪中走出来,走进羽毛球的生产基地,有一种轻盈畅快的感受。锦屏县委副书记唐鋆赟介绍:2017年锦屏引入“亚狮龙”,每年约有360万打、4320万只羽毛球“飞”出锦屏。  贵州亚狮龙公司生产经理胡兵也很自豪:“锦屏公司生产的羽毛球占亚狮龙总产量的40%左右,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。”   小小羽毛球,看似简单,实则复杂。“一只羽毛球有16根羽毛,一只成年鹅身上只有14根羽毛可用作原材料。”胡兵说。
贵州亚狮龙公司羽毛球制作工序,从分级、分选弯拱、插球、风洞测球到扎线等
我们一边走、一边看:洗毛车间宽敞明亮,分级车间工人有序劳作、插球过程完全自动、风洞测球高度智能……而工人们也在工位上忙碌着。
38道工序就像38变。走完一段奇幻旅程,鹅毛才能变成羽毛球。胡兵告诉我们,该基地一天要消耗约11万羽鹅的羽毛。  围绕羽毛球补链、强链,唐鋆赟详细介绍着:锦屏把鹅产业作为“一县一业”推进,正在把上游养殖、中游屠宰加工、下游产业链延伸壮大。“目前已实现年养鹅200万羽,年产值1.2亿元,养殖规模位居全省第一。我们还引进了知名鹅加工企业,正着力推动羽毛球+跨界融合发展。”他娓娓道来,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强有力的干劲儿。   离开基地,我们与胡兵话别,他有些感慨。“谁会想到锦屏这样一个林区县会把羽毛球产业给做起来。”他说,这不可思议,片刻后,他补充道其实,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。
锦屏县城夜景,清水江穿城而过
入夜,锦屏县城灯火璀璨,风雨桥下是湍急的清水江。谁能想到,几十年前乃至更长一段时间,这片水域承载着无数木排和放排汉子。
如今,轻盈的鹅毛串联起一个信心十足的产业,一个县的发展仰仗着这片山水,产业兴旺带领全县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车道。  锦屏县委常委、县委宣传部部长陆红感触很深,“锦屏以前只有传统农业。蓬勃发展的鹅产业,不但把县域经济搞起来了,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知名度。”   此刻,风雨桥上的红灯笼亮了,倒影在奔流的清水江中像燃烧的火焰。陆红说:“新年新气象,红红火火的事业更要风风火火地干。”

现在致电 021-5555122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