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蒙古开启古树名木六年保护行动
编辑:admin 日期:2025-04-17 15:02:06 / 人气:
记者了解到,这一方案秉持“全面普查、精准施策、科技赋能、全民参与”的先进理念,遵循“依法保护、科学管理、政府主导、属地负责、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”的原则,通过实施资源普查与平台建设等五大重点工程,力求全面提升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水平,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,助力历史文化传承。
内蒙古广袤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古树名木,每一株都镌刻着岁月的年轮密码。截至2024年底,全区单株古树名木达4481株,其中一级古树名木139株、二级古树527株、三级古树3815株 ,还有169个古树群,包含23.19万多株古树。这些古树不仅是自然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,更是历史的见证者,文化的传承载体。此次保护行动方案目标明确,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区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率、建档率、挂牌率、濒危树种保护率“四个100%”。
在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苏泊淖尔苏木伊布图嘎查,这棵堪称“胡杨之王”的古树树龄880年(央广网发 内蒙古林业和草原局供图)
在具体保护措施上,内蒙古将充分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,利用无人机航测、雷达无损探伤等前沿技术,对每一株古树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态展开实时监测,做到对古树状况了如指掌。针对濒危树种,还将集结专家团队,制定“一树一策”的专属复壮保护方案,从土壤改良到树洞修复,全方位、精细化地实施保护,力求让每一棵古树都能重焕生机。
为实现古树名木管理的现代化、高效化,内蒙古还将扎实推进资源普查和补充调查工作,全面摸清古树名木资源底数,精准把握资源动态变化。到2030年,全面建立详细的纸质图文和电子信息档案,确保“一树一档”信息完善率达到100%。同时,构建数字化管理数据库平台,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壁垒,实现数据的高效汇聚、信息共享和动态更新,让全区古树名木数字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%,真正迈入智慧管理时代。
在保护优先的基础上,内蒙古积极探索“古树名木+文化+生态”的旅游新模式。通过开发特色生态旅游线路,举办古树文化展览、生态科普教育、自然体验活动等项目,让古树名木从静态的保护对象转变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,推动各地旅游开发,助力乡村振兴,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。
此外,此次行动方案高度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,致力于建立“政府主导、企业认养、公众参与”的多方联动机制。争取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,广泛鼓励企业、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参与保护,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古树名木保护的参与者和守护者,共筑绿色保护长城。
上一篇:10包头痛粉都压不住,头痛40年大叔在耳鼻喉科治好了下一篇: 返回列表
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
推荐内容 Recommended
- 3D版南京上线 一棵树一扇窗都能看清楚09-01
- 钻孔注射农药 灵武一农户"毒杀"防护林树木08-30
- 虚报种植200亩珍稀树木 四川6名乡村干部套取补贴被处理08-26
- 夏令营 锯木头还搭建罗马炮架08-16
- 18年8月10日CME木材期货收盘报价08-11
- 2018新中式红木家具展在中山开幕08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