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东至:从数字化沃野走向世界的“黄金天耳”
编辑:admin 日期:2025-09-05 13:02:56 / 人气:
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”须产自特定区域,具备相当规模与市场认可度,兼具鲜明地域特色与优良品质。东至金耳的入选,不仅是对其产品本身的高度认可,更是对该县以科技赋能农业、推动产业升级路径的肯定。
历山脚下,菌业飘香。
位于尧渡镇管山村的金耳种植基地,是东至金耳产业的核心示范区。这里依托数字化、智能化种植模式,建成了全国领先的金耳数字化智能车间,成为乡村振兴中一张亮眼名片。
自2019年起,尧渡镇紧扣“稳优培新”的食用菌发展策略,将药食同源的金耳确定为主导产业,明确智能化、规模化发展方向。通过组建专业研发团队,成功攻克菌种本土化难题,自主研发工厂化栽培技术,为金耳量产打下坚实基础。
2023年,总投入1200万元的标准化产业园基地正式启动建设,坚持“标准化+数字化”双驱动。目前已建成智慧菌房3200平方米、菌棒加工房1200平方米及900立方米冷库,实现从生产、接种、培育到采收、冷藏的全链条数字化管理。2025年,该基地荣获有机产品认证,金耳品质与标准化水平再上新台阶。
基地负责人汪旭红介绍:“我们依托‘5G+物联网’技术,通过环境传感器实时监测温湿度、CO₂等参数,利用算法动态优化生产,掌握六大核心技术,环境调控误差率低于3%,单产提高30%,年产能达40万棒。”如今,基地年产金耳200万棒,产值突破1500万元,产能规模稳居全国前列。
在推进产业现代化的同时,基地积极构建“村集体+企业+农户”合作机制,带动周边10余个村的农户参与种植。村民可通过资金入股、劳务合作等方式融入产业链,实现人均年增收5万—6万元。“在基地做菌房管理,学了技术,收入也翻了一番。”管山村村民吴路萍喜悦地说。
品牌与市场同步发力。基地携手上海交通大学、云南农业大学、中国科学院等机构,开展金耳深加工与功能性产品研发,推动品种创新与智慧种植。依托“黄金天耳”品牌战略,正加快建设产品研发展示中心,并引入VR“云工厂”提升消费体验。线上线下销售网络覆盖全国60多个跨境电商产业园、320个“大龙到家”社区门店,产品远销阿联酋、沙特等10多个国家。
入选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”是一个新起点。东至县将以金耳基地为样板,持续推动产业向标准化、品牌化、国际化迈进,真正以“小产品”带动“大产业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。
上一篇:【北疆“枫”景】“法”润库木勒下一篇: 返回列表
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
推荐内容 Recommended
- 景观树结果了 随意采摘太不该08-24
- 抢救及时崇明百年香椿树“重生” 今夏连续台风考验古树名木08-23
- 道路保洁员冒充村书记 专门敲诈撞毁树木的车主08-21
- 市区多处树木倾倒成“拦路虎”08-18
- 夏令营 锯木头还搭建罗马炮架08-16
- 韩国开发新型镍催化剂可将木材废物转变为石化燃料08-15